400+!云经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再升级!

2025年07月29日来源:不详0

当课堂知识与行业实践深度碰撞,当校园讲台与职场舞台无缝衔接,教育的生命力便有了更鲜活的注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以“实践赋能成长”为核心理念,持续深耕校企合作沃土,2025年上半年新增48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育人版图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截至目前,学校已建成校外实践基地400+,一张覆盖多领域、贯穿人才培养全周期的协同育人网络正加速成型。


微信图片_20250729164126.jpg


微信图片_20250729164133.jpg


跨域联动:让每个学院都找到产业坐标

在云南华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现场,财经商贸学院的同学正跟着注册会计师梳理凭证;法学专业同学则在云南正昱律师事务所参与真实案件的庭审准备。10余家新增的财金商务领域合作单位构建的“实习-就业”闭环,让课本上的法条与账本,变成了可触摸的职业成长阶梯。


微信图片_20250729164137.jpg


微信图片_20250729164142.jpg


建筑工程学院的同学走进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昆明分局的监测现场,在澜沧江流域的水文数据中读懂水利工程的实践密码;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的课堂则延伸至云南云内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制造专业的同学能亲手操作最新型的自动化生产线,这10余家新增的建筑与智能领域合作单位带来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校企双方将在科研攻关、课程共建、社会服务等维度展开深度协同。


微信图片_20250729164146.jpg


微信图片_20250729164450.jpg


教育学院的同学们正带着教案走进镇雄县的山区课堂,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同学在昆明尚岸文化培训学校的实践基地里打磨作品。与多家教育及文化单位的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从讲台试讲到就业入职的完整通道,更通过“大思政”教育基地与横向课题协作,让教育的温度与专业的深度同频共振。


模式革新:从“毕业找工作”到“工作等毕业”

医学院的实训教室里,“珠海美尔晶订单班”的同学正在模拟义齿制作流程,这套由企业全程参与设计的实训课程,将行业标准直接植入教学环节。与重庆豪迟义齿、深圳康泰健医疗等企业共建的“订单式培养”,通过 “理论授课 + 车间实训 + 岗位轮岗” 的三段式培养,让学生毕业时不仅手握毕业证,更能直接上岗成为技术骨干——这种“入学即入岗”的模式,已让多届毕业生实现“零适应期”就业。


微信图片_20250729164150.jpg


微信图片_20250729164153.jpg


新能源汽车实训室里,宁德时代的工程师正带着学生拆解电池模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堂搬进了云南城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项目现场。10余家新增企业将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的同时,也在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培养模式,让职业技能在实践中自然生长。


微信图片_20250729164157.jpg


微信图片_20250729164201.jpg


从会计师事务所的报表审计到乡村学校的支教课堂,从建筑工地上的测量放线到牙科诊室里的技术实操,400余家实践基地构成的“育人矩阵”,正在重新定义应用型人才的成长路径。在这里,我们要让每个专业都扎根产业土壤,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成长的舞台,要让教师能在挂职锻炼中更新知识体系,要让学生能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核心能力,要让企业在协同中收获符合需求的人才。